奇美拉: 評論
醬爆桑桑子
【9】奇幻中奇特,奇怪中奇愛。電影遊走於自然,神秘主義中,卻流露出貫穿千年的浪漫主義。如同16mm鏡頭下的喬許‧歐康納散發的魅力,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聽得見心跳的震顫,影像的躍動。羅爾瓦赫爾技巧進步神速,在《幸福的拉札羅》中只能生澀地作用寓言法則來持衡視聽。本片隨意翻轉鏡頭,倒立的影像,奇蹟的轉場,現世的復古感。以為是一齣《盜墓碟中諜》,但只是最簡單的愛戀。我在細細的紅線的這頭牽引,你在追尋了兩千年前的答案,是只為不讓世人看見你的美麗。紅線抽斷,我得到了領悟,不過還好,紅線的另一頭,是你,是你那凝固的愛與雋永的美麗。 @深圳灣萬象金雞影展
兔安嘰
一個英國人去搜刮別國古董也是挺諷刺的故事哈,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Alice仍然飽含愛意地講述義大利普通人的故事。電影除了有些溢出螢幕的體臭味(看了就懂)沒啥缺點。
神仙魚
紅繩的兩端,呼喚和尋找,未了之情於幽冥中共振出的電波牽引著他,儘管行動看似漫無目的(剪輯在強化這種觀感),卻從未失去方向和信念。倒掛的構圖精準又必要,猶如重力倒轉將人帶入另一個世界,先頭幾次出現如同加速度,直到結尾徹底釋放出那藏於線捻之中的巨大能量。它連結的也是過去與現在,Italia於其間有了歸宿,想到《羅馬風情畫》。
奇愛博士
不得不說,有近年來看過的最好、最耐人尋味的結尾。 2023.12.2北京·金雞影展開幕
oDD-O-o
在《幸福的拉札羅》中,羅爾瓦赫爾用一個懵懂的神的形象喚醒人們內心的良善。而《奇美拉》則更直接地用「奇美拉」這個神話形象指涉我們每個人竭盡全力追尋的已經逝去的美好。在影像上,羅爾瓦赫爾模仿默片的降格效果,費里尼式的狂歡;在人物上,她模糊了年代,再度將鏡頭指向那些被現代化所遺忘的人物。 在現代與前現代的交會處,奇美拉不應被當下之人所注視,逝去的美只能到歷史中去尋找,而這勢必要以倒吊者的姿態,以犧牲為代價。如果說《幸福的拉札羅》帶有對當下良善逝去的悲憫,那羅爾瓦赫爾在《奇美拉》中則對現代的迷惘更加悲觀了。
費磊尼
神結尾。倒吊人,道德第一,自我犧牲。奇美拉,不可能的想法、不切實際的夢。夫人居然是伊莎貝拉羅西里尼演的
死亡食社
巨型工廠下的神穴、轟鳴輪機之上的交易、廢棄車站中的群居母親們…似是導演在《拉扎羅》裡所描繪的兩種生態的衝突的延續,並通過模仿默片喜劇抽幀和底片質感的畫面外在加強了。依舊是很好的被奇幻所包裹的現實主義:所有的故舊過往被奇美拉——這個慾念的巨獸、龐大的機器——一一吞噬,成為“本不該為世人所見的東西”,由勝利女神(有頭也好無頭也罷)牽引著、從曾是母系統治的伊特魯裡亞被發掘,同樣,羅瓦爾赫爾的導筒下承載著所有美好與溫柔、理智與通透的角色也都是女性
褻瀆電影
羅爾瓦赫爾這次拍得很鬆弛,自信愜意,但不如《幸福的拉扎羅》後勁大。一直在等待我們的哲學系女導演朝著更巧思的方向發展,藉著盜墓講點高大上的哲學命題,只能說最後處理的還是算出人意料了,幾個細節寫得很巧妙。
歡樂分裂
三種格式的底片所呈現的色調如重返文明榮光期(吟遊詩人的敘事功能),無論是人物輪廓或事物光感,都煥發出油畫的質感(甚至借人物之口道出「你們像是油畫中的人」),現代盜墓題材被古典美學統禦後生發出的寓言性不言而喻-現代與古典,農耕文明的靜謐田園與工業時代的機器破壞,地上與地下,生與死,美的永恆與易逝,在漫長旅程之後由一根細細紅線串起,光斑落入眼中,靈魂有了歸處,愛情成為神秘和偉大的載體。 影響建構能力依然出色,畫幅的悄悄改變暗示著視野區域的劃分,顛倒的鏡頭是人類渴望觸發靈魂並被引領至神蹟的徵兆(貝尼亞米娜如但丁的女神),壁畫飛速褪色是歷史出土的斷層和時光逝去的速度(想起費里尼《羅馬風情畫》);一隻鳥在城市建築斷垣中冷眼旁觀他跳入洞穴,一群亡靈索要失物,一座墓穴包容住被無限悲憫震懾住的肉與靈。
X-X
The Lumière premiere. - The Chimera By Alice Rohrwacher, an extraordinary popular director born in 1981 這次有幸坐在正中間來體驗這部充滿了豐富的細節機理且極具藝術意識的心理片,Alice用膠片任性地描繪她想像的那個時代的意大利臉譜,氣質浪漫,才華非凡。 可惜,雖然萬眾期待,我看不出這部影片有金棕櫚相,評分3.1/5吧。 本屆心中的最佳導演。
踢邇達
#Cannes2023-38 個人以為整體上不如《幸福的拉扎羅》,敘事不如前者流暢,完成度高;但是羅爾瓦徹以紀實手法拍攝神話傳說的獨特視角和觸感,讓她依然有獨一份的視聽體驗。高度符號化和象徵性的角色和情節,卻能落地為最直接、最樸實的影像,確實厲害。
鮑伯粥
8.0/10 #NYFF61 理性上認可為高度優秀的電影,可惜之處如導演前作或許還是缺乏如我而言真正觸及情感和靈魂的瞬間,將高度費里尼式或什至早期帕索里尼式的邊緣人物塑造/編制重塑入現代的語境,並試圖透過掘墓這一行為想像性地聯結民族性的歷史與當下的現代性都市衝突,並暗藏對於工業化/機構化的指責。借用天賦的靈光來建構角色與自然的關聯,然後似乎對地貌與城鎮的側寫有所忽視,過度關注人物個像與群像的行為姿態,某種意義上限制了影片的外延性。無論是兼職倒賣古董的獸醫,還是被母親收下又逐出家門的女學生,洛爾瓦徹致力於呈現其所能描繪的意大利式的幻想世界,卻在詩意與夢境之外缺乏了更多超越情感基線(尋人而不得的紅毛線)的確鑿的話語,而其演員對於角色的塑造似乎也本當更討喜或富有魅力。
20個小明≯
善&惡,男&女,內&外,表&裡,上&下…很多符號,很多隱喻,是國家,是文化,是歷史,是血淚,是民族記憶,是自我認同,是美的讚頌,是愛的延續…好喜歡,比拉札羅還好看…
HarperDie
四星半。阿莉切延續《幸福的拉札羅》的創作視角,再度聚焦義大利的底層邊緣人群。盜墓,對這些人而言是難以割捨的生計出路,相較於瀆神,他們更怕賺不到錢。而亞瑟這個總有些好運在身上的男人,只想尋找到他的奇美拉,也只有他能完成宿命的輪迴。喬許·奧康納的表演如細流般,沁人心脾。
桃桃林林
能感受到導演能力越精湛了,是她迄今最成熟的一部,各方面。卻也因此失去了先前作品的一些靈性和魅力。
嘟嘟熊之父
又一個失魂搖擺的無腳鳥形象。與《拉札羅》的差別在於男主角由鏡像變成容器,不具備強大的異質性,因此與環境的對抗不再天然、猛烈,分散拉扯的力被順到同一方向,以靜待神性時刻的降臨,一場心靈奇旅。
qingzhao
人類和電影都需要她,看完她的電影我已心滿意足,不想再在影展奔波,只想回家看看今天的夕陽
Kinbote
二刷:鳥的語言/ 導演結構性硬傷/ mondial屬於污染和建構於屍體之上/ Alice竟是純愛戰士。 4.2 我們從土裡來到土裡去,第一部分愚人kraftwerk,第二部分意大利防範盜墓公益片/ tHe ZoNe oF iNtErEst,第三部分倒吊愚人,類似聚斯金德的香水,但又不止,導演又一次完成了對義大利的情書
白石春子
最重要的不過愛與美,即使它拒絕著生。
Peter Cat
金棕櫚pls,好久沒看到那麼喜歡的電影了。
思穎sin
以為會是個甜美奇幻故事,實際上是一部盜墓超現實主義片。這部片如果不事先做功課是很難獲得良好體驗的,需要大量片外闡述解釋這部影片。裡面運用的跳切、變速、畫幅變化、唱詩、歌劇、雕塑等等不僅是電影過程中的時代特色手法,還是多藝術類型的融合,完全不顯得突兀。內裡融合多國別文化,全片法語義大利語英語亂竄。表面就是一個尋找忘不了白月光又碰見新的愛人的故事。很電影藝術本身,浪漫、頹廢,適合迷影、學藝青年。
舌在足矣
看到才意識到原來講的是個奧菲斯的故事。洛爾瓦徹繼承了義大利諸敘事傳統,再次獻上了獨屬於亞平寧半島的鄉間傳奇。儘管片中不乏充滿魔法的場面(神殿重新被打開的那段簡直讓人汗毛豎立),但相較於《幸福的拉札羅》,總覺得還差些什麼
牛逼協會會長
被男人拋棄的女人可以重建心碎烏托邦,可被男人拋棄的男人終歸還是男人。觀感比《幸福的拉札羅》略好。人物不再變得蒼白,反而充滿了貪嗔癡的小機靈。底片攝影,三種畫幅切換,大體可分為工作/生活/情感,但在實際操作的界定上似乎並未特別清晰。一開場還以為是街溜子小武,土味的社會搖也確實有著賈樟柯那一套,但隨著對人物背景的深入,才明白他是個來自異國他鄉的盜墓賊。別人盜墓靠考古,他盜墓純靠神助,一頓操作猛如虎,意氣風發把錢數。貌合神離心事重,貪瞋癡怨把命送。毀壞的雕像又如何重來,斷了的線是否會再連一遍,回到過去讓我們再見公元前。
愛斯基摩綜合症
本為本屆坎城最期待,結果較為失望,拉扎羅現在看來是一部十字路口上的電影,融合了羅爾瓦徹對寓言體的現代化重構和對意大利民間的新現實主義描畫的雙重興趣,在奇美拉中我們則看到了她的選擇;愈發純熟流暢堪稱精緻的調度捋順了三段式冒險故事的發展脈絡、民間盜墓團體和文物倒賣組織的兩相對抗、游吟唱詩人的敘事串場,都讓羅爾瓦徹的寓言空前完整;但同時,所有樸實吵鬧卻充滿溫柔魔法的影像幾乎消失殆盡了,雖然小鎮上的慶典隊伍和逐幀消失的壁畫裡都有她向費里尼等一眾她偉大的電影叔伯們投去的目光,可那些午夜時分忽地被燈光漸次照亮的困窘臉孔,因想到姐姐會陪伴媽媽更久而突然侵襲的恐懼,這些擁擠在家宅裡的細膩感觸全都不見蹤影,而屬於羅爾瓦徹的神光恰恰要從這裡灑落,那隻茶匙似的奇蹟才會在世俗灰塵中被倏忽擦亮。
圓首的秘書
4.5 前半程有點紊亂,後面越來越好,直到結尾堪稱爆炸。攝影的控制也比上回稍差,有點遺憾。羅瓦爾徹很古典,古典是她的巨大優勢,但也是她的劣勢:極度完善,但總覺只是面向過去,衝勁不足。 futura 到底在哪裡?
咯咯精
倒吊人:自我奉獻,順勢而為,看清現實。生與死之間,sanctuary。浮生所欠隻一死。時間,spacelab。 /二刷改五星。 belong to no one or everyone? That’s the question.
雕刻時光
金雞影展,76屆坎城主競賽入圍。歡快的、絢麗的、童話的,每次發現寶藏鏡頭都會倒轉成倒吊人,去尋找他那「不可能的夢」。
寒枝雀靜
C/一次對《拉札羅》的笨重轉寫。假如說《拉札羅》僅僅透過一個神的輪廓便輕盈地跨越了歷史與當下、神聖與現實從而完成了社會寓言,這部則幾乎迷失在過於實感的中心人物刻畫中。一方面社會批判完全外在於生活空間的構建,另一方面人物也沒有形成一種有機的「生態」而只是乾硬的群像。因而chimère也更像是一種孤立的個體化的超能力,而無法在更廣闊的敘事空間中牽引與編織流動性。但不得不說Alice對影像的敏感還是太出色,即使被過於一板一眼的情節拼湊所牽絆,依然創造了太多超凡的時刻。而且也依然能感受到她糅合不同語彙的渴望。還是下一部金棕櫚吧!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溫柔而悲傷的義大利文藝版「盜墓筆記」。 Alice Rohrwacher用樸素的神秘主義縫合義大利的古典與現代,將地上與地下世界用細細的紅線聯結在一起。雖然不如上一部「阿札羅」那麼驚艷,但依然引人入勝。憂鬱深情的Josh O'connor太頂了太頂了~~~
十二辰子
代表完美的大阿爾卡納第12號牌,受折磨與苦楚卻也是肉體與靈魂的修練最為接近的一張。以將有更美好的事物降臨於你身上的信念,願你順從於人生。原來我們所見的正身才是你的逆位。
信仰滾動
我是個俗人,好故事是我認知中的好電影的第一性,不好好講故事的片子我都接受不了
0101001
故事比較簡單,有點特異功能的人可以在古Etruscan地區發現古墓位置,帶著一群狐朋狗友盜墓。但沒追求各不相同。他要尋回的過去是他死掉的女朋友,一條紅頭繩。故事講法非常高級,拍得很美,光影色彩都好看得不行。有些細節處理也是精彩,例如在主線裡會穿插兩個唱歌搖的,用歌聲講述整個故事,有種「評彈」感。另外主角發現古墓時候鏡頭世界就顛倒了,一種空間換時間的方式,非常有趣。
L木木木目
阿莉切總是用最奇幻的方式講述最純真的故事,賦予現代世界古典的神性。 5.26 grand lumière 首映,雖然看多了首映清醒意識到鼓掌多久根本不代表什麼,但是阿莉切有15分鐘誒!阿莉切有全場喊名字誒!她拯救了我觀看老男人電影的心累!她表現得害羞謙卑可可愛愛,才不像老男人都是我又行了…
紅酒與謀殺
彷若穿越千年,彷若夢醒時分,只為將你尋回。頭雕入水沉底的主觀鏡頭是年度最美鏡頭之一。最後一場戲拍的太好了,差點落淚。在最平凡的大地上看見永恆的美。 Oh, it’s you原來可以是這麼漂亮的情話。喬許歐康納是一位可愛無比的演員。有點期待過高了,並未超越《幸福的拉札羅》,但也足以在本屆拿下大獎了。 @Cannes2023
南悠一
視聽是多麼獨特,用鬆散、質感很強的影像,帶來一種wonderstruck式的觀看感受,漫遊感很強,渾厚卻又細膩。喬許·奧康納飾演的人物因為其身上的悲傷色彩,而顯得富有魅力。觀感不如《幸福的拉札羅》,但我還沒找到原因。
魏小河
電影看進去有一種古意,某種吟遊詩人的味道。主角不是英雄,也不是完全的聖人,只是一個擁有本領的天真的人。人的貪婪,他並不怎麼在意。他好像是空心的,所以裝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