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不存在: 評論
舌在足矣
Evil does (not) exist (in the state of nature)
天馬星
濱口龍介鬼魅式影像集大成之作,日本人身上的那種表面上不停地道歉但內心從來沒有悔過的偽善真的實在太讓人窒息了,當個體的偽善集合到一起,就變成了整個社會的平庸之惡。
神仙魚
Evil does not exist. Evil does exist. Evil exist. 車內對話和開會討論這些拿手戲還是好看的,其他就...
西卡里奧
歐洲電影氣質,似乎是進入到了一些影展電影的特質陷阱裡,但又有那麼多時刻,對「獲取」動作的強調,表情對話語的反應,視角轉換中日常與誇張的糾纏,讓他自覺地走出了那些怪圈。
阿莫多瓦特了
管你什麼大熱倒灶還是冷門頻出,輕盈又不乏厚重,濱口還是一如既往地穩! !
DeckardYang
【3.5】相對閒散的一作,或是因為音樂先行,整體來說不是我想看到的濱口龍介。但在這樣一個小鎮環保故事中,抗爭卻並非敘事的重心,甚至細處仍同「表演」有關聯。而充滿存在感的“自然”,則可以摘取到更多能量,直至結尾逐漸抽象化,不由得想起《夜以繼日》中的海或《駕駛我的車》中的雪。
雞蛋煎蛋煎蛋
看著看著才意識到,最能接近濱口的內核表達,是裡面的一直重複體驗的演員。
劉小黛
#FoyCAE#很符合大時代環保潮流。人與動物的博弈。大師班現場,濱口說音樂是石橋英子女士提供的,她來找導演做演出音樂影像,這個是作品的出發點。影像完全匹配音樂進行敘事,內核殘酷,視聽很享受。
Pincent
84/100 耐心、穩健地建立萬物的秩序,萬物的秘密和美麗的色彩光線肌理固然存在於本源的空間中,而不一定在語言、信息與情節中。長時間的討論節奏和偶爾突然出現的異樣,皆在故意提供擾亂和挫折感。電影的作用便是慢步追蹤那一些無法被完全理解和完全追到的事物本質,人們只能試著去理解難以理解之物。的確存在某種濱口對《蜂巢幽靈》的呼應:像孩童第一次接觸世界的秘密與黑暗時的源初感受。
嘟嘟熊之父
穩健的、虛弱的影像,對自然的敬畏令濱口膽怯,即便主動發出遊戲的邀請也難以消解,譬如簡單的勞作建立同頻,車尾視角與景物揮手告別。反倒是女孩在山林中暢遊的寥寥數筆,達成了宮崎駿式的平衡,童趣與危險並存。室內戲回到濱口的舒適區,在景框限制下再次施展表演的魔法,雞同鴨講的神遊,或是看穿卻不拆穿,試探與默契壓倒對抗。結尾觀感飛升,維持強烈的秩序性又輕鬆將全片推倒重開,一錘定音的收束——邪惡的一體兩面,自然和人類,無所不知與一無所知。
在少女們身旁
人對自身所作所為造成的惡果毫不知情。惡好似蝴蝶效應,邪不總是初衷。 本是值得深思且與時俱進的主題,卻靠著操縱小孩教育大人。小孩變成木偶,人與自然冥冥之中的連結使人難以信服,意欲大膽、富有留白的結尾也牽強附會,冷酷但並不一定就有深意。以失敗的人物關係塑造(尤其父女)強迫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喜歡它的現代性和幽默感,在這一層面我覺得濱口的創作有所進步,但對議題的把握和呈現上太機關算盡和討好電影節了。表達主觀真實和表態客觀真理有時只能重其一,想play safe又想impress,你感覺它繞來繞去,缺乏向前的決斷,目的卻欲蓋彌彰;準確地說這是一部姿態很滿,卻缺乏作者個人聲音的電影。 大自然沒有感情(北野武說的) 可是音樂有感情。這個片子的音樂著實為賦新詞強說愁。 感謝bfi的£0電影票
Orpheus
7.0。濱口的圍繞林區的旅遊開發探討了城市人與鄉村社群、人與自然之間達成平衡的可能性。在劇作結構轉向平實的同時,他探索了更多樣的視聽手法。只是全片的剪輯都略顯粗礪,外加上結尾留下的迷局,也許與另一部新片有某種觀看上的關聯。
雕刻時光
80屆威尼斯評審團大獎。簡直災難,敘事緩慢無聊,鏡頭、聲音剪輯生硬混亂,蒙太奇技巧幼稚刻意,對話太多的無意義又冗長,有名氣真好,隨便拍拍就能拿大獎和受人追捧。
空白岸
所有關於勞作和物質的注視(例如,對水的幾種不同形態的關注)都很好看;所有和結尾有關的鋪墊和結尾本身都很難看。濱口在這部和黑澤清沙馬蘭一樣玩起了視點的遊戲(最典型的,幾次車後視角、林間的平移遮擋和線上會議結束後的鏡頭),但感覺大部分都停留在裝飾的層面。舉反例的話,黑澤清的視點會早早地拍下邪惡之所在,但觀眾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重新發現」它(以及視點本身);而沙馬蘭充滿信念的好奇心則會讓他鑽進骸骨裡面來拍人——詭譎感不來自於視點背後的文本化的陰謀,而來自於視點本身與它所攝下的事物竟然是同樣固實地存在著的東西(攝影機如此堅決地站在了物的一邊),但很遺憾濱口選擇了前者。 Evil Does Not Exist是個糟糕的片名,配合結尾真是摁頭讓人做閱讀理解題。
Aloysha
光是車後視角的六個空鏡就足以樂道了:前三個作為守林人日常勞動的動作的轉場(是自然的親近者、索取者,也是社群環境下的父親),後三個漸進地流向黑澤清式的異樣與疏離。承擔類似轉場或是渲染作用的,濱口龍介之前基本上都是透過對白實現的。絕妙的還有懸疑點的設置,血滴、羽毛、合照以及結尾的迷霧,不導向預先立場的社會批判而是模糊自然主義(甚至神秘主義)與現代性民俗性矛盾的邊界。我的理解是:守林人最後襲擊經理人是動物本能上身,抱起女兒走向迷霧是真正意義上回到了棲息地。
BADPRESIDENT
3.5 每個鏡頭都是美的,平和的,拼湊在一起不知道導演在講什麼,也不知道戲院裡的我在想什麼,但我也是平和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白石春子
RMN的即視感好強。可見的只有創傷的痂,後疫情之痛的邪惡幽靈“不存在”,憑對話和連綿的生活軌跡勾勒出它擴張的形狀。直接導致悲劇的男主角的遺忘,這也是喪妻創傷劇變後他尚未擔起監護責任的“惡”,依然非常的invisible。上下游的比喻、虛無的資本推動、不可見的獵鹿聲、最終「中槍鹿-女兒」與「男主-社員」的對位和暴力,都是清晰的;濱口此番處理人與人之間的dynamics更加符號化,具體的東西和微妙細膩的現實魔法變少了。
Virgil
2023年末最後一日HK觀影 @ MM Cityplaza|感覺是個一小時故事拉長到一小時四十分鐘。看到車內對話戲才會有一點「確實是濱口龍介」的感覺,觀感隨之提振(已是一種他的signature)。但其他部分……也不是不好,但一種創作者也沒有真正想好自己要說什麼的感覺揮之不去。另外小女孩演員找得不好,很做作,齣戲
Glow
這個結尾 是不是覺得自己好天才 呃呃
小玄兒
TIFF23 Day8 第16部 終於看到了今年的TIFF觀影最佳,濱口龍介已經是大師了,三大電影節的寵兒。在我看來,他已超越是枝裕和等前輩,成為日本新一代的電影大師。越是大師,越是需要極簡的東西,沒有匠氣,不刻意的東西。今年的觀影最佳可能也就是它了!期待將來二刷,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觀後感!
鮑伯粥
9.6/10 #NYFF61 在黃綠色調的背景中透過衣物顏色分成藍與紅,正如標題字體所呈現,藍色部分所單獨表現的則是“惡存在”:“惡”並不是對立於“自然” ,而是存在於自然之中,也正是解讀結尾的核心:如同所面對的中槍傷的鹿橫在女兒身前以保護小鹿,身著藍衣的男主角也透過一場謀殺來尋求類似的「保護」。並未是將環保/自然等議題理想化,而是依舊在這個自然與村落的邊緣或縫隙中去將後311敘事重置在後疫情框架下,開發商兩人的態度轉變通過對於男主行為的模仿而產生,正是濱口自歡樂時光到駕駛我的車以來一直貫徹的扮演/重具身的方法論的變體,但似乎這次並未完全有效,正如同標題中紅色的“不” ,同時將男主角與女兒的叢林生活/漫步與被宣傳的商業體驗/旅遊所比對。伴隨著日落時分眾人尋找女兒的段落極為細膩和靈動。
岩倉雙葉
在《駕駛我的車》大獲全勝之後,濱口龍介嘗試徹底擁抱大教堂的政治正確,並完成一部ecocinema,但正如同片名暴露出了影片的問題:邪惡不存在,暗黑生態學也不存在,濱口沒有向他的導師黑澤清在《光明的未來》或《超凡神樹》,透過怪異的物體的存在或量積引發可能的末世感,也並非如圖河瀨直美,將攝影機運動生成為神隱的少女ハナ的幽靈視,相反,即便導演使用了更多的自然景觀的空鏡頭,卻始終處於一個外部的,人類/城市中心的,舞台調度的觀看視角;甚至就連「消失」本身也是對於導演之前《夜以繼日》的弱化版重複,影片唯一的精彩段落在於開發公司的兩位職員回到城市的視訊通話,以及在返歸村莊進行協商之時漫長的車內對白,只有這些才能提醒觀看者這部影片出自濱口龍介之手,但它卻是與全片最為無關的,懸浮性質的段落。
momo
等到獲獎結果宣布後火速蹲到了退票空位,從一無所知到連看三天濱口後,帶著很高期待去看新作,結果完全沒有不及預期。天吶,即使是沒有台詞沒有人物的過渡鏡頭,光看畫面靜靜流動都不會覺得單調枯燥。接女兒、背女兒、開會丟紙等好幾處的鏡頭調度都挺神來之筆。電影名是本片最直接的註釋與補充,這裡沒有惡,甚至也沒有善,只有人的自然態與自然的自然態,以及彼此間的關係,這讓我非常喜歡。結尾是本人本次威尼斯觀影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手臂起了雞皮疙瘩,感覺看到了塔可夫斯基的影子。三年橫掃三大與奧斯卡,且展現出強烈的層次進步,實在是前途無量啊濱口。真好奇他下一部會拍些什麼。
白斬糖
令人失望的不是主題或語調的變遷所引起的不適,而是預設凌駕於人物和情境,故作姿態的作者相,那些山川,樹林,野獸和村民本不存在任何惡意。過往魔法瞬間的誕生往往產生於人物之間意料之外的互動引起的電影與觀眾的互動,在本作中互動是一早就注定要發生的,所有的沉默和對峙都在通往一場不栽贓物的兇行,幾場室內戲固然好是因為它兜出了隱性的博弈,而當博弈亮出現實的獠牙的時候,即便沒有落入哈內克式的道德陷阱,電影的自由也不知所終。
btr
四星半。一個極為緩慢、沉默、甚至顯得平淡無奇的開頭,但等到第二次幾乎同樣的場景/事件發生時,竟然彷彿有魔力般成立了,有點像洪常秀式的對位法,但展示的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之間的衝突。中間那場村民會議有點像蒙吉,而「有什麼事要發生」的不祥感覺始終牽引著電影走向最後的結局。濱口龍介終於能做到既簡單(不用五小時了)又複雜。
二派/w方
邪惡可能來自冷漠的公司領導,開槍的獵人,也可能是感受到威脅並且孩子受到傷害的父親。他看到了男職員對這片地和生活在這裡的生物的冷漠,將對這群人的不滿發洩在男職員身上。於是在沒有人的森林盡頭,Evil exist,但是Evil doesn't exist。
Yurixius
#Biennale80 我覺得到沒必要深究結局啥意思,就是給石橋英子拍mv索性拍了個電影罷了,配樂存在感很強,標題也是在長野縣採風時突然想到的。值得注意的是濱口開始把鏡頭往下(但離蒙吉還很遠),從之前小資nonsense變得開始構思真實的生活和進展。三星觀望一下
長安甜不辣
#LFF 什麼東西?這就叫大師了?到底什麼人在吹這一部啊? ? ?
Parity
#Venezia 80 確實有不少《核磁共振》的既視感:凜冽山村,(後疫情時代的)資本在場,隱喻性的動物線索和凝視結局。無法接受剪去大量關鍵訊息以突然引出令人驚愕的悲劇性結局的做法,自然可以通過平靜無奇的對話暗示中猜測出背面的故事,但這需要觀眾進行“唉!資本!”和“排放污水的都是大壞蛋」等級的淺顯的二元對立的認定而無任何更深層的道德反思。如不進行如此猜測則很難承認本片是一部閉合的作品。
許多熊
在這個影展遍布邪典各種大尺度輪番上演的年代,看到一部如此清新平時如同冰山融化成的河流一樣的小片,怎麼說呢,refreshing。濱口實在是太善於著眼生活的細微之處了,公司職員被劈柴打動的時刻,全場的觀眾都跟著感動地笑起來。人類本來就屬於一些沒有頂棚的地方,勞動帶來原始的欣喜。選址在小鹿飲水的地方,本該擔心的,就是愚蠢啊不,勤勞的人會不會傷害動物,而不是翻過來啊,笨蛋。
egan
這一屆主競賽的一股清流。鹿只在中彈且無法逃跑的時候才會攻擊人類。可惜他勒死的不是獵人,而是一顆子彈。
已註銷
#ZFF 到底是誰在打四顆星?再一次體會到了歐洲觀眾對東亞/第三世界電影理解力的有限。這部放映結束後沒一個人鼓掌,旁邊的瑞士人一臉蒙,這就結束了? !片名出現的順序彷彿展現了一場對話Evil exist. Does evil exist? Evil does not exist. 我覺得父親最後鎖頭了男業務員是因為之前他們一起聽到了槍聲那個場景,一般人都會問那是什麼聲音,但男業務員直接說出了那是槍聲,所以父親覺得男業務員也是狩獵者。再加上他們想蓋的營地就在鹿的必經路線上,男業務員說也想在營地當管理員,真的不是方便他打獵嗎?看到中槍的鹿的一刻,父親把所有對狩獵者的憎恨都投射到了男業務員身上。這部彷彿每個線索都只講了一半,女業務員在家裡看到的全家福,第一次出現了女孩的母親,但在電影裡卻沒有過多交代
圓首的秘書
4.5 偶然與想像的濱口:神了!邪惡不存在的濱口:鬼了!非常徹底的改變,扭轉了對白在自己電影裡的作用,但功底還在,只是從「流動」變成「擊打」。從頭開始就神出鬼沒的調度讓人無法出離不安感,略帶憂傷的音樂及其戛然而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這一切揭示這部新作絕非一部單純指向人與自然關係的、走向健康無害和解的影片,因為一切抒情與詩意驟然剝離之後,自然的「邪惡」本性才足以透過人格化的方式無礙地顯露出來。那時它既不粗獷也不細膩,它只是令人震驚地瓦解了貧乏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