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荷美: 評論
寒枝雀靜
C/或許是一種更好的《風流世代》吧。
Pincent
7.8 對於這樣一個政治性顯著的題材,迪歐普避開了許多種俗套無趣的拍法,採用了一條也許經過深思熟慮的方向。以略帶超驗性的方法,發掘了許多種美感:文物的、完成回歸工作流程上的、文化儀式物件服飾本身的、非洲人們在討論中經過深思熟慮(或經過剪輯本身的思考)後觀點上的對抗…這些內容的確還可以更加豐富,但依然有種直切要點的簡潔之美,攝影機的角度和剪輯本身帶有很準確和冷靜的觀察力。結尾也非常漂亮:大西洋(想像種種變革、兇險、矛盾與平靜)、燈塔(一種精神,聯想到之前的某些發言)以及街道(同這些人與物陪伴在一起)。看的時候想到像是《邪惡不存在》前半段直至村民開會場景結束的部分,後半段的某些美感想到I Walk On Water。
陸小鳥
雖然篇幅和深入程度都不夠,還是很喜歡中後部分的對話,將殖民敘事推向3.0。 「連語言都在用殖民者的被殖民國家的語言(法語),我們將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HKIFF48
罌粟和記憶
Les statues vivent aussi. 貝寧的雕像在重返故土的途中重新獲得一種生命,它們成為黑暗中沒有畫面沒有身體的主觀的聲音(處理是《雕像也會死亡》的反面),未嘗是一種有趣的嘗試。這是這26座雕像最後一次被綁住、被關進黑洞洞的箱子裡被運輸,為了獲得解放,我們或許需要最後一次再經過一次奴役的邏輯。
Mr. Lei
#HKIFF48# 給文物配獨白不算特別,難得的是紀錄了那段內容豐富的辯論場面,我猜是贏得金熊的原因
咯咯精
非洲token。 //拿獎了,改一星,this is not a film.
圓首的秘書
3.5 文物主觀視/聽點相當有想法,但大學討論的場景已經在非洲電影裡屢見不鮮(見coconut head generation)。這點上說,迪歐普的真正優勢是她的非洲性,而非她的歐洲性。金熊過分。
活潑的大流氓
#74th Berlinale# 啥破玩意兒,什麼殖人視角
kakakarl
#HKIFF48#重點在於學生們辯論的十來分鐘,以前被殖民,現在被文化殖民。設計的的聲音旁白還蠻帶感的。文物被掠奪,該追回還是放在世界博物館,許多其他國家地區也能共討論的話題。但還是覺得金熊獎有點言過其實了。
陀螺凡達可
3.5 在既定主題(受限的事件框架)內仍然是有創意(邏輯清晰)的呈現和講述:前半段的「運送流程」只有程式化的動作、靜止狀態和機器人般的喃喃自語,後半段的開放參觀、團體辯論和媒體訪談爆發著不同情緒的話語、面孔和姿態(及其碰撞和傳播帶來的感染力與思考價值)。收尾段落太美。 < 千陽
Orpheus
7.0。在短小的篇幅裡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討論視角和視聽體驗。以三套不同的視聽系統精準展現了流失文物歸還問題的三種切入視角:外部觀察視角描摹出政府主導下文物轉運—驗收—展覽的專業系統;內部參與視角用以速寫一場圍繞文物歸還、文化殖民、族裔敘事與政府職能的民主辯論;另有一種去性別的鬼魅之聲,彷彿自遠古傳來的迴響,TA訴說著文物與先祖的前世今生,並如靈體般在現代都市中游盪。
米底斯比亞錘
大量的片段雜糅蒙太奇構成了一部還算比較有鏡頭語言的電影,很難講同自非洲的評審團主席在評獎上起了多大影響,不過幾件文化遺物形象還是很生動的倒是蠻令人有興趣@BerlinalePalast
木衛二
令我誤以為補一本《達荷美史》,但被竊的文物話題,其實對任何一個法國非洲殖民地乃至殖民地國家都成立。我確實想到了雕像開口說話怎麼是法語,而辯論上也提到該用什麼語言和博物館體系的話題。在顯露大國的古老傲慢之前,或許人們都該聽更多的聲音。
Parity
# 74. Berlinale Wettbewerb 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段有意/無意安排的建築工人被保全從剛安置好的展覽驅逐的場景:如果說神鬼視角是風格,辯論現場是素材,銜接兩者的這個鏡頭即是功力所在
紅酒與謀殺
一種主題價值,且將主題直接作為論點抒發和聲明。一種實證價值,鏡頭隨即對準民眾開放式的焦點辯論場。一種檔案價值,從運輸,抵達,再到陳列,三個動作以逐層的遞進關係分別提供述題,最後將殘留的文化影響記錄在案。 @Berlinale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