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 評論
朝陽區妻夫木聰
挺喜歡的,雜糅了少女對愛情的探索和對政治議題的涉及,語言所象徵的文化根源在這裡既是某種隔閡,但同時也是連結兩人感情的紐帶。 Fanny病理性撒謊,在學校被欺凌,觀眾並不知道她是否真的試圖自殺,但可以肯定她試圖在情感關係中尋找一點維系,政治表達更像是她接近Lena的一種手段。而某種程度上Lena也是因為Fanny的謊言接近並接納了她,對她而言政治更像是她逃離原生家庭的「庇護所」。所以愛情和政治在這個片子裡是交織彼此共存的。導演試圖透過兩人的情感關係來包裹當代青年的政治訴求,議題雖然多但處理的不亂,幾段情緒戲都拍的極富張力,跟政治場域上的交鋒姿態也形成了鮮明對照。
咯咯精
大概是我的熊//這就是我的熊吧。拍了無數遍的法國電影,在少女這裡有了當代性。
新世紀腐銀戰士
HIIFF第四部,挺棒,簡直就是為柏林影展量身打造的。在德國機械電子樂的伴奏下,雜而不亂的政治議題,刻印在了青少年的成長歷程中。從斯特拉斯堡到萊比錫,跨越國界的她們不僅要應對內部身體的變化,也要應對成人世界的政治同化與站隊,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階段,就要去甄別社會與家庭的真真假假。片中的母親說現在的孩子太一本正經,確實,因為她們就是被自由框住的一代。也不禁想到了作家葉真中顯小說裡的一句話,「很多知識一旦知道了,就再也回不去那無知的時光」。
基瑞爾
看過導演的上上部《派對女孩》,沒想到距離現在已經十年了。試著去探索一段愛戀關係的流動,即使女孩間的感情是最終的落點,要來一個「燃冬式場面」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噱頭。但印象深刻的卻是不採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而藉用無比糟糕進程毫不順利的「筆友奔現」作為開始,在此後寫下她們分享彼此的歷史、文化、話題、創傷…排斥鬥爭再到包容共存。被均勻地分成兩半,德國有它的問題,法國有它的痛苦;但在任何變化面前,我都足夠成為你的“語言”,給予指引和探索。
Osion
本屆Berlinale Competition單元的懸念已塵埃落定。將由本片與「La Cocina」(「廚房」)瓜分最高榮譽金熊獎,實至名歸
耐觀影-Xavier
該有的元素全都有了,歐盟,戰爭,女權,性少數,青少年,女性電影,環保,全女性陣容,等著拿大獎了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德法筆友奔現的兩生花故事,主軸在同性情愫和政治議題之間來回漂移,反而帶來絕佳的寫實感。在輕小的青春成長敘事背後,能看到那個被左右撕裂卻又聚合流動的歐盟。
南悠一
是歐洲電影節常見的風格,敘事非常穩定。議題被雜糅在一起,主角個人情感與肢體探索,與法德邊界歷史遺留、當下糟糕的政治環境交織。青春的敏感會讓她們格外注意到一些現實問題,一個屬於當下的青春故事。但技巧過於穩定,結尾其實把雜糅的議題做小了,社會問題的起源逐漸被歸因於女主角本身。 3.5
神仙魚
語言的差異→文化、觀念、政治立場的差異;一半德國一半法國的結構,社會家庭的撕裂狀態;只有真誠的溝通和情感能夠彌合,但最後的眼淚是不捨還是決絕?
圓首的秘書
結構上嚴整分為二,前半截講述德國問題(極右),後半截講述法國問題(極左),透過青少年視角將歐洲政治和微觀家庭連結起來,最後落點是個體的情感與創傷。兩場家庭飯桌戲一針見血。德國小演員非常抓人。沒拿編劇獎很可惜。
我情緒零碎KAI
「外語」這個概念大概在三分之一就被拋棄,只剩下空泛的表達和並不相襯的感情線呈螺旋狀互相撕扯。
Orpheus
6.0。圖窮匕見才發現最終落點居然只是Anti-Bullying,頗有些前一個半小時的精緻結構全部錯付的觀感。對德法家庭、教育和社會政治氣候的掌握略顯偏頗,使得德法筆友互至對方家中常住的經歷被簡單地呈現喜劇與悲劇的二元對立。本應著重探討的語言差異則多退居為點綴。更致命的問題在於,探討青少年政治態度的情節被末尾的反轉全部消解,變成了一種源自情感需求和創傷應激的純粹主觀敘述。 “阿黛爾”之後,全世界的青年Lesbian電影都離不開藍色了。
夜半快餐店
其實拍得挺寡淡的,說它好不是因為影片品質遙遙領先,而是現下的歐洲正需要這樣一部電影留作紀錄。這也不是為影展獲獎而做的取巧的手段,這些議題就是歐洲如今必須面對的。大人不敢講講不清,青少年來講。社會矛盾和家庭矛盾的交叉敘事不會讓人感覺無聊。正在自我同一性塑造中的青少年們就是能把這些議題拿出來鬧拿出來說的完美對象。所以電影進行得非常流暢合理。另外兩人的一段對話中對恐懼對像不同非常有趣。一位恐懼未來恐懼氣候變化,一位恐懼自己遇到渣男咋辦,但誰能只有私人或公眾生活中的那些恐懼呢?
婁知縣
於海南島電影節,在愛酷電影週錯過的片子在三亞夏日站補上了。很討喜的片子,用德法兩個女孩(及其家人)很輕巧地串起了許多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