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 評論
丁園澆水
8/10分 2024.12.24。每次看阿諾的電影,眼睛都很誠實地告訴我它很喜歡。前後看完了肖恩.貝克和阿諾德,都是極其深入的社區觀察,相比前者喜劇殼子下對美國東歐移民區的展現,阿諾德這種極致的現實質感影像以女孩為出發點,把社區里人們的狀態展現出難得強大的生命能量,可以說是集合了《黃蜂》《魚缸》《美國甜心》的優點。攝影就更不用說了,每一部阿諾德都在我個人的參考片庫裡,這部一如既往保持了極其粗糲躁動而又不失細膩的影像。喜歡。
宇宙盡頭小賣部
TIFF24 Day10|結尾時Bird張開佈滿羽毛的翅膀輕輕用擁抱包裹著Bailey時,真是淚流滿面。
內有惡犬
苦苦的英格蘭雞湯,啊原來不是天花板漏水,是我的眼淚。
南悠一
其中一場戲印象深刻,母親的對象對母親實施家暴,阿諾德不避諱拍攝暴力細節,但更多從女孩和妹妹的細節呈現它噩夢般的可怕。女生常覺得以前的作品拍家暴戲令人不適,大概就是視角緣故,阿諾德找到了一種更細緻的敘事方式。原本只是成長題材,由羅戈夫斯基飾演的鳥人是一個象徵,把文本層次提升到更複雜的脈絡。
KID Y
7.3 弱化了,但更具體的阿諾德。英國寫實敘事與少女的心事和幻想結合,抵抗那也許是必然的成長。
陀螺凡達可
某個角色及其故事線對阿諾德這部片來說幾乎是災難等級的破壞性,儘管剩下的一切都仍然是阿諾德的照常發揮,但也很難挽救回來了。屬於是在創作立意階段出了問題。
褻瀆電影
私心講,金棕櫚應該頒給這樣的藝術電影,她都拍成這樣了,竟然一個獎沒拿到。安德里亞阿諾德導演這次加入了超現實元素,可以理解為女孩在邁進成人世界時的潛意識心理外化。女孩的手機一直在拍攝鳥、天空和圍欄,直到鳥先生在幾股妖風後出現,故事逐漸在虛與實之間做出了趣味性。雖然導演拍得還是底層,這次把鏡頭對準一個“英國甜心”,很喜歡最後女孩內心傳遞出來的溫暖,這次的社會底層故事終於不再苦大仇深了,看完這部電影可以暖一個冬天。
十二辰子
家庭關係與情感的複雜性在最後一刻迸發 想起了Toni Erdmann (N’ayant pas peur de dire au revoir 我又哭了
愛斯基摩綜合症
顯性的主題探索中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更靠近是枝裕和,特指的是後者對一種非血親非常規家庭構成方式的想像和追要,換言之,父親該是一個要求憑靠努力來扮演的角色,比「父權」更重要的是「如父」。如果說英格蘭的樓底世界在阿諾德的攝影機下露出了幻想的色彩,那麼比起幻化人形的大鳥,它更來自這樣一種風景:剛完成孤獨成年禮的你趕去參加父親的婚禮,而你亦能把他的雀躍看成「孩子般」天真的。但最動人的也許還該是那一片總在不遠的頭頂懸停著的超越性,阿諾德意在講述的是一種自然友誼,大鳥舒展開的臂膀籠罩每一個期待成長但害怕犯錯和疼痛的人,除卻那些城郊之際陌生小鳥的好意,就連清早的風和搖曳的草都在對她言說,也像那些塗鴉在破牆上由匿名者送來的鼓勵:take care of people, and don’t worry,無論如何。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十幾歲為人父母、二十幾歲抱孫子的新垮掉一代,加上女孩teenage angst主題,還以為英國人手一個「無恥家庭」。鏡頭語言太鮮活了,奇幻信手拈來,看完後才發現是「美國甜心」導演,還是那麼熟悉的草根詩意。
紅酒與謀殺
羅比瑞恩繼續獻上充滿靈性的一流手持攝影。觀影途中一度想給五星了(至少四星保底),但影片最後二十分鐘到底是怎麼回事?在一個重場戲中對Bird的反唯物主義理解(致命的形似標記)是為哪般,羅戈夫斯基的角色都已經叫伯德(鳥)了,還有必要去還原視覺化的動物形象嗎?且一定要完成一次英雄義舉,甚至是隨後狗狗Dave的起死回生? ?對於最後的大和解(女主角穿上了那條裙子)我只想說強扭的瓜不甜。阿諾德這次當然改變了,她背離了她長年以來所擁抱的寫實影像。這不該是一則成長寓言,它所需要的恰恰是拒絕象徵。
Peter Cat
@CannesDebussy 幾條故事線平衡得併不是很有機,像是洛爾瓦徹的靈性青年穿越到了阿諾德的殘酷童年裡,但極富魅力的兩位男性選角又多少掩蓋了這一弱點。還好阿諾德骯髒卻生機盎然的底層世界始終如一野草般恣意蔓延,它收納異世界,冒險的旅程裡總伴隨著天真的迴響。在所有融合新媒材影像的坎城作品裡,阿諾最成功把少女的手機影片轉化為閃爍著詩意的記憶。
白石春子
3.5 鳥是被拋到這天地間,自由的、孤獨的;鳥會一直看著你。家的概念中有父母職和保護,而不被在意的幼雛們只能互相取暖,再長大成為另一隻羽翼豐滿的鳥。有非常非常喜歡的部分,電影渴望在現實中邁出一步:奇幻的部分透過膠片動人地閃爍,同時涉及很多獎項面相的題材(Queer、家暴、失職青少年父母),答題的姿態還是退步折損了電影的靈動。
Kevin
豐富的觸感和知覺體系,特別愛沉默的女主角看到每個人物在腦海裡閃前片段的設計,彷彿a second thought to linger with,讓暴力和溫柔、破碎和圓滿、脆弱和堅強在角色身上複雜地交織統一。羅戈夫斯基真的太好了(他和巴瑞基歐恩真的都天才選角),對鳥的表現化處理也很愛。羽毛是個太好的意象,既包裹、溫暖又脆弱易碎,甚至帶著成長毛棱棱的痛楚。
嘟嘟熊之父
略無言MV式的阿諾德,總是腦補下一秒就要出現Cardi B的聲音,垂直螢幕部分也像手機廣告,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與當下時代的連結。除此之外,還是熟悉的阿諾德———侵入並攪動空間,細膩豐富的情境設計,真摯的底層敘事,對瀕臨破裂又互相羈絆的情感關係的深度痴迷(還致敬托尼厄德曼?)以及些許自我重複的疲態。提前肯洛奇化。
阿莫多瓦特了
阿諾太會拍Franz了,側顏真是絕了,孤獨個體承受不和睦家庭的故事百拍不厭,兩人相擁結尾魔幻寫實的一幕淚流滿面